近来,在安徽滁水饮品有限公司的全封闭无菌车间里,伴随着设备作业的轰鸣声,作业人员正有条有理地繁忙着。经过吹瓶、清洗、消毒、灌装等工序后,一瓶瓶桶装纯净水被运上卡车送到各个销售点。
“本年4月公司正式投产,总投资700余万元,估计本年完成产量约800万元。”安徽滁水饮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林传奇介绍,这座簇新的标准化轻钢结构厂房是在原滁州市南谯区施集镇花山村敬老院原址上新建的。
原花山敬老院自2007年搬家后,搁置的房子长时间抛弃,院内房子部分坍毁,杂草丛生。花山村党支部书记刘志川和记者说,村里每年的管护费用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村庄团体‘三资’情况复杂,前史遗留问题多,办理难度大,触及规模广。怎样让‘熟睡财物’变‘增收活水’,成了村里绕不开的难题。”终究,在刘志川带领村干部与乡民代表屡次沟通评论后,共同以为经过新建厂房招租是处理该项财物的好办法。
乡民们的主意也得到施集镇的全力支持。2022年11月,施集镇经过请求省级移民后期扶持资金200万元,在花山村原敬老院新建2400平方米标准化单层轻型钢结构厂房及部分隶属配套设备。厂房交给的当月即挂网招租,很快就与安徽滁水饮品有限公司签署租借协议,每年为村团体经济增收23万元。
“曾经在外务工,无法照料家中白叟小孩,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找到月薪4000多元的作业,还不耽搁农活。”正在生产线繁忙的务工人员张大妹说。
盘活财物,不只要“盘”,还得“活”。刘志川说,盘活村级团体财物要算大账,村团体经济要富,大众钱包也要鼓。安徽滁水饮品有限公司自投产以来,直接供给工作岗位15个,人均月收入超4000元。
尝到甜头的花山村如法仿制经历。本年5月,抛弃多年的原花山村中心小学与某教育学习办理机关签署租借协议,该项目每年为村团体带来19万余元的租金收入,新组织的运营还为邻近居民供给保安、保洁等工作岗位。
谈及往后,刘志川表明,将坚持不懈地开展村团体经济,让搁置财物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活”财物,强化村级“造血”功用,为村庄复兴增加动力,从而带动大众致富。(通讯员 陈勇 董超 记者 许昊杰)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